良种、良法双轮驱动 黑龙江马铃薯产业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东北网9月5日讯(记者 许诺) 4日,良种良法铃薯量发路径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郎家寨实验农场举办“马铃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现场观摩会”,双轮一场以“田间为课堂、驱动才气无双网产量为标尺、黑龙市场为导向”产业赋能的江马生动实践,让50余名来自科研院所、产业农技推广部门、蹚出种业企业及种植一线的高质农业工作者,共同见证了良种与良法创造出的展新增产增收新动能。
此次观摩会由省马铃薯体系首席专家盛万民主持,良种良法铃薯量发路径才气无双网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承办,双轮打破了传统农技推广单向输出模式,驱动以“测产见实效、黑龙品尝促推广、江马田间作见证”为核心,产业让种植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成为科技成果的“主评委”,从“产量高不高”“品相好不好”“口感佳不佳”“用途广不广”四个市场关切维度,为马铃薯产业升级找准发力点。
良种攻坚,筑牢产业升级根基
“最低亩产比老品种高200多公斤!”在新品种展示区,种植户的惊叹道出了良种的核心价值。现场推介的22个马铃薯新品种,均为省马铃薯体系“十四五”期间育成的“拳头产品”,全面覆盖鲜食、加工、储藏等市场需求类型。经专家现场测产,这些品种亩产均突破2600公斤,最高达484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显著。在种植主体与企业代表的现场评测中,所有品种块茎整齐度、薯皮光滑度均达优质标准,芽眼浅、耐储运等特性契合产业下游需求。这些良种不仅为黑龙江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源头活水”,更打破了部分地区长期依赖老品种导致的产能瓶颈。
市场导向,架起产销衔接桥梁
“这个肉质细腻,适合做薯片”“这个甜度适中,鲜食肯定受欢迎”……在“马铃薯美味大赛”现场,数十名评委通过盲品,从口感、风味、加工适配性等维度打分,最终筛选出龙薯20、东农321、克新51等多个“叫好又叫座”的品种。省马铃薯体系专家表示,过去部分新品种“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让种植户、企业直接参与筛选,确保科研成果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升级。
技术集成,激活绿色增产潜力
观摩会的重头戏“脱毒马铃薯大垄双覆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测产活动,在绥化北林区兴福乡民权村种植户刘长志的田里拉开帷幕。专家团队现场采收、称重,最终得出示范田亩产294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9.7%。更让农户心动的是这项技术集成了脱毒种薯、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优势,不仅能抵御春季低温,实现节水30%、节肥20%,还使肥料利用率大幅提升。“前期投入虽增了点,但省水、省肥、省人工,一亩地多收几百斤,全年增收上万元。”刘长志算了笔经济账。
此次观摩会通过“科研+ 推广+ 市场+ 农户”的多方联动,不仅让良种良法落地生根,更探索出一条“产量与品质并重、效益与增收共赢”的产业路径,为寒地黑土保护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
责任编辑:王聪本文地址:http://www.70man.com/html/01d6039939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